Monday, March 1, 2021

麻州法院关于微信平台上原告使用化名情况下诽谤问题的判案

             近年来,我们律所经常会收到关于某些言语是否构成诽谤的法律咨询要求。要求多数来自需要依靠社交平台开发及维护客户的房地产经纪。事情通常源于微信平台上某人对地产经纪的出言不逊或恶语相向,而权利被侵犯人可能在平台上使用的是笔名或化名。2020113日,麻省上诉法院就微信社交平台Yong Li v. Yanling Zeng诽谤案,作出判决。该案的判决可以帮助大家判断,如果被侵权人未使用真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社交平台上的言语对其构成诽谤。该案也同时为大家分析民事诽谤的基本要素。

法院判定,由于被告Zeng女士的表述是针对原告Li女士的笔名“Zeber”,且没有揭露Li女士本人的身份,因此不构成诽谤罪。本案的纠纷始于2018年,原告Li女士和被告Zeng女士加入了一个共同的微信群聊小组。微信群共有437人,原告一直使用笔名“Zeber”参与其中。由于两人私下认识,被告知道“Zeber”就是原告,但微信群中的其他人则并不知情。201812月,两人于微信群里发生言语纠纷,被告提到原告“身陷桃色绯闻”,而原告对此坚决否认。此后双方就此协商无果,原告正式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被告对其进行诽谤,并索求一百万美金赔偿。被告提出了驳回案件的动议,高等法院同意并驳回了此案。法官认为,被告对于原告在其社区中身陷桃色绯闻的声明,是能够以修辞夸张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来宽恕的。同时,法官认为原告并没有受到可提起诉讼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案应当驳回。

原告随后于麻州上诉法院进行上诉。法官在判决书中表示,要赢得诽谤诉讼,原告必须证明四个要素:第一,被告向第三方进行了关于原告的表述;第二,表述会损害原告在社区中的声誉;第三,被告在作出表述时有错误或不实之处;第四,该声明对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原告经济损失可以不做为诉求的一个要素,比如诽谤可能损害原告的职业,或声称原告有某些疾病或犯了某些罪行)。第四点关于证明经济损失的豁免,通常会适用于房地产经纪。此外,该表述必须是基于某些事实,而不仅仅是被告的观点然而,即使以观点的形式发表的声明也可能暗含诽谤的事实,从而可被提起诉讼。

            上诉法院认为,由于原告Li女士是通过笔名“Zeber”参与微信群聊,并且群里其他成员并不知情,所以被告在群里关于 “Zeber”桃色绯闻的声明是无法被其余成员理解为针对原告本人的。如此一来,上诉法院判定原告无法满足诽谤诉讼中的第一个要素,因此维持了原判决。

值得注意的是上诉法院在判决中提到,在某些情况下,以笔名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可以代表其笔名提出诽谤诉讼的而与上述案件所不同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将要求被告对其笔名在社区中的独立声誉(而非用真名的原告本人的声誉)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所以,我们建议以社交平台为主要市场推广平台的职业人士,比如房地产经纪、理财经纪、投资经纪、保险经纪等专业人士,请在微信上使用自己的真名。这样的透明度对您只会有益无弊。使用真名,一方面容易被客户或潜在客户识别,另一方面,在有人恶意诽谤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因为使用化名而得不到公正裁决的情况。

诽谤诉讼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和内容,例如针对公众人物或公职人员的不同标准、关于恶意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原告损失的证明和判定等。若是遭受诽谤或是被人指控诽谤,由衷建议寻求专业律师团队的帮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